开云体育新闻
kaiyun开云体育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环卫工人群体,持续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改善环卫作业环境,增长环卫职工福利,提升环卫事业发展水平。作为环卫工作者的“娘家人”,市城管局围绕关心、支持环卫队伍建设,积极有效落实环卫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等工作,为减轻环卫人的作业负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获得感保驾护航,让“城市美容师”的工作变得更加省心、安心、顺心、暖心。
惟改革者进。2019年,我市开启环卫一体化改革,致力于整合以往分散在不同区域、行业领域的清扫保洁等职责,推行一个主体负责、一个团队管理、一体化运作的模式,全面提升环卫保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目前,全市引入行业技术领先、服务到位的第三方一体化服务企业10家,蓬江区、江海区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实现城乡“一把扫帚扫全域”,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城区也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全城”。
环卫一体化改革大大提高了环卫机械化、立体化、智能化作业水平。这其中,对环卫工人带来的最直观的利好就是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全市机械化作业率已从2018年的62.2%提升至94.4%。如今,全市环卫作业已由“手扫肩挑”逐步演变为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捡拾为辅”的清扫保洁模式,洗扫车、高压冲洗车、雾炮车、自卸式垃圾车、勾臂车、压缩车等多种机动环卫车辆的出现让环卫工人得以从容应对各种复杂作业环境,大大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让他们工作起来更省心省力。
从业39年的的蓬江区环卫工人彭凤娟今年退休,她亲身体验了这几年来该区环卫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好处。“改革之前,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加上旧式设施设备不齐全、不密闭,虽然环卫工人很辛苦很努力,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总体不够理想,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不高。改革后,机扫的保洁时代来了,清洗车成为道路清扫的主要力量,主次干道都是机械化作业,环卫工人干活更省心省力,可以释放更多力量开展精细化作业模式,城市环境自然更好了。”彭凤娟说。
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更加清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早在2017年,我市就出台《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3年10月10日发布最新修订版)。从“本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完善市容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运用智慧化管理方法,提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环境卫生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环境卫生作业人员及其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其正常作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条例》对环卫工作的原则、机制、要求等作出规定和说明,为改进环境卫生工作方式、改善环卫作业环境、降低环卫劳动强度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纲举目张,市城管局根据《条例》,牵头制定《江门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细相关任务要求,推进新时代环卫工作向更加精准、精细方向迈进,为保障环卫工人权益、促进环卫工作发展提供了更确切的蓝本。
响应上级号召,回应广大市民关切,我市制定出台《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从“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同步推进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这些内容大大助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的提升。广大环卫工作者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五进”活动,全面推行桶边督导,加强垃圾分类执法,有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共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公厕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它的卫生保洁也是一线环卫工人工作中的“硬骨头”。为提高公共厕所的品质,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城市公厕量507座,通过新增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功能场所,配备免费纸巾、自动感应水龙头,配备智慧化监测系统,我市从配套设施、人性化服务等多方面着手,让公厕的外观、功能都有了显著提升,在优化市民游客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环卫工人作业环境,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有着10多年工龄的环卫工人梁玉英主要负责墟顶老街片区部分保洁任务,她说:“以前负责厕所保洁很辛苦,气味重、脚底脏,重新装设完成后,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保洁环境也明显改善了。”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收集、清运、处理生活垃圾,是环卫作业者每天都要面临的繁重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既是做好新时代环卫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环卫工人负担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紧盯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民生大事”,从机制建设、体系完善、设施建设、习惯养成等入手,上中下游一起发力,前中末端一起推进,在住建部垃圾分类评估中连续6个季度稳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我市全面推动分类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在全市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浓厚氛围,初步实现居民小区和机关单位全覆盖。市区、西部两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正式运营,全市城区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2023年,我市将创建50个垃圾分类示范学校、10个垃圾分类示范物业单位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点带面提升示范成效。目前,继开平固废项目顺利投产、开平恩平两地其他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后,我市正在加快推进蓬江、新会、台山、鹤山垃圾焚烧项目建设,预计2023年底点火试运行,2024年全面运行。届时,我市将全过程改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条件,环卫行业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将实现质的飞跃。
在标准化、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市城管局充分抓住环卫一体化改革的契机,推动全市城管系统进行智慧环卫建设工作。在蓬江区,环卫监督员或网格员发现垃圾未清理等事件时,拍照上传至事件管理平台,班组长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掌握事件,及时通知对应网格员现场处理,实现“动态清零”;新会区、鹤山市试点打造新型智慧公厕,通过气体、温(湿)度、人流量监测等传感器,实时感知生成数据并汇总上传到智慧环卫平台,平台及时调配环卫作业人员到场核实处置,提高公厕整洁度和运行效率……从搭建“1+N”数据系统(1个信息指挥中心,人员、车辆、设施设备、数据中心管理等N个数据子系统),到通过“云平台+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段快速响应解决环卫事件,再到实时掌握环卫一线作业情况和作业全貌,我市逐步构建起可视管理“一张图”,场景调度“一盘棋”、动态监管“一张网”的智慧环卫管理格局。这样一来,环卫工人能及时获知精准信息,减少以往来回跑路的情况,也能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地完成任务。
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浓厚氛围,市城管局坚持每年“环卫工人节”举办庆祝活动,评选“最美环卫工人”。10月20日举行的江门市庆祝第30个广东省环卫工人节暨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上,我市再一次评选出一批“最美环卫工人”和环卫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获评“最美环卫工人”的施其珍在活动现场被一曲感恩和礼赞环卫工人的歌曲感动而落泪,她说,歌曲准确再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唱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同时也为获奖而感到自豪,希望能继续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支持,继续努力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工作。
与此同时,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广大市民群众也越来越珍惜环卫劳动成果,用文明行动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维护整洁美丽的城乡环境。他们通过践行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等行动,为环卫工人的工作提供实打实的支持;各大媒体机构、文艺团体则持续加大对侨乡环卫工人和环卫工作的宣传,让环卫作业者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越来越强。获评“最美环卫工人”的叶宗群说:“城市建设、城市整洁我们有一份功劳,有一股动力继续做下去,我会把爱岗敬业的精神坚持下去,为环卫事业尽自己一份力。”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城管系统和广大环卫工作者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以服务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城乡环境洁净美化、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等工作,不断提升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助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为江门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